晋皇族后裔琅琊王司马睿在贾后时期无兵无权,为避杀身之祸,他采取恭俭退让的方针,尽量避免卷入斗争的旋涡。在洛阳,司马睿与出身于北方头等士族的琅邪王氏王导结交密切,在王导的建议下渡江至建邺,并且极力结交江东大族。贪婪残暴、荒淫腐朽的西晋司马皇室被胡人亡国后,皇室贵族们狼狈不堪地逃到南方。司马睿在建邺(称帝后改称建康,即南京)称帝,史称东晋。
东晋开国皇帝,元帝司马睿南渡后在皇族中声望不够,势力单薄,得不到南北士族的支持,只能依靠世家王导,以皇权退却为条件,317年建立了东晋王朝。这也导致皇权对于朝臣及文人的控制,比以往的任何王朝都要松懈。甚至为了抵抗外敌,聚集民心士气,皇帝不惜下放皇帝的专有权力,与朝臣分享。所以才有了“王与马共天下”的格局。东晋初年主弱臣强,门阀世族握有军权,盘据外藩,司马氏为代表的中央皇朝几乎无兵可用。大权旁落引起司马睿极大的不满,他引用刘隗、刁协、戴渊等为心腹,推行“以法御下”政策,限制大族势力,加强皇权,试图压制王氏权势,导致与琅玡王氏的关系日趋紧张,从而使皇权与门阀世族之间的矛盾日益表面化。素有野心的王敦以诛刘隗为名,在武昌起兵,攻入建康,杀戴渊等,王敦自己为自己加官进爵。晋元帝司马睿为镇东大将军时,召姿容俊美、善谈玄理的名士庾亮任西曹掾,司马睿后聘娶庾亮之妹庾文君为世子(司马绍)妃。庾亮在东宫侍讲时与司马绍结为布衣之交。
东晋第二位皇帝,明帝司马绍322年即位(明帝的六弟是简文帝司马昱)后,大赦天下。平定王敦的叛乱,停止对于王敦党羽的追究,为安定皇帝的权威全力重用王导,并且与世族保持和谐的态度,成功对“王敦之乱”作出善后。庾亮、庾冰、庾翼是晋明帝皇后庾文君的兄弟,皇后生晋成帝、晋康帝,庾氏渐掌权柄,庾亮历任元帝、明帝、成帝三朝重臣。
东晋第三位皇帝,明帝长子,成帝司马衍。325年即位后由于年幼,由母亲庾太后临朝,庾亮与王导、温峤、卞壸、司马羡、郗鉴、陆晔七人辅政,但政事实际都由庾亮决断,他依法断事,因而大失人心,镇守历阳的大将苏峻和镇守荆州的陶侃对庚亮的专权极为不满。最终造成了苏峻之乱。庾亮意图北伐,后忧闷成疾逝世。由于褚家褚裒(读作抔或包)声名远播,门第高贵,晋成帝为弟弟琅琊王司马岳选妃的时候,褚蒜子被聘为琅琊王妃。褚裒成为皇亲,出任豫章太守之职。以文章德行著称的何充年少时便与王导友善,很早就担任显要官职。王导、庾亮一起向晋成帝推荐何充,于是担任显要官职。
东晋第四位皇帝,明帝司马绍子,成帝司马衍胞弟,康帝司马岳。由权臣庾冰与庾翼力主之故于342年即位。晋成帝司马衍病重时,两个儿子司马丕司马奕只有几岁。成帝的舅舅庾冰以国危子弱的名义,力劝成帝立长君。成帝遂留下遗诏,命胞弟琅琊王司马岳继承自己的皇位。司马岳重用庾冰、庾翼,防范北方后赵国君石虎的南下。两年后司马岳重病时还没有指定嗣君,大臣们遥问带兵在外的庾冰、庾翼两人,两庾认为应当立年龄大些的皇室成员会稽王司马昱为嗣君,以确保自己以新帝舅父身份继续执政的目的。而中书监何充却建议立时仅两岁的司马岳长子司马聃为太子,并得到不少人的附和。两庾在外鞭长莫及,在朝大臣终于册立司马聃为太子。司马岳一门帝气已尽,曾经私欲胜过理智的司马岳,想自己一门子孙永久嗣帝的幻想很快破灭。
东晋第五位皇帝,康帝子,穆帝司马聃344年即位时还是个婴儿,由其母褚太后掌政、何充辅政。然咸康末年王导、庾亮相继而卒后,一直是王导外甥何充与庾亮弟庾冰夹辅王室,而冰弟庾翼镇荆州,既互相合作、又彼此抗衡。穆帝即位两月之后庾冰即卒,次年庾翼卒。此数人去世后,元老名臣所余无几,而王庾二族亦无足以继承世业的子弟,不得已之下,何充于庾翼卒后调整朝局,以桓温代庾翼镇荆州,用桓温驱逐了庾氏势力,与先已镇徐州的皇太后父褚裒分居上下游要镇,而于中枢提拔夙负盛名的名士殷浩。不久何充即去世,代之辅政的是蔡谟与元帝幼子会稽王司马昱,司马昱继承了何充留下的格局,但是与何充略有不同的是,来自上游桓温的压力此时已经比较明显,故司马昱要倚任殷浩甚至褚裒来对抗桓温。然永和人物论雄才大略实无过于桓温者,殷、褚清名甚盛,但均无实际才干,司马昱本人被谢安评为“惠帝之流,清谈差胜”,亦可知其政治才华何如。朝廷以殷浩为中军将军、都督五州诸军事,委以北伐重任,以此抗衡桓温。结果殷浩大败而回,桓温遂掌大权。随着桓温实力增加与威望上升,中枢诸人迟早将无力与之对抗,这是何充甚至司马昱都没有想到的。因而永和一朝的政局,于安定中寓危机,于风雅中寓凶险,虽不见刀光剑影,政治斗争却十分激烈。穆帝在位期间东晋派褚裒虽然北伐失败,但是由于桓温消灭了在四川立国的成汉,并夺回洛阳,但东晋的版图仍然有所扩大。穆帝永和年间是东晋一朝比较安定的时期,内外门阀士族相维相制,北方后赵浸衰以
喜欢梁祝劫运榜请大家收藏:(m.dmfuman.com),棉花糖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