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总体而言,除了这些担忧之外,归去园也好,齐家山也好,一切都在正轨上,按部就班的往前发展。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转眼就到了永嘉二十年。
历时六年的《四书五经集注》,在数次修订之后,终于定稿。
这一天,整个齐家山这一片都陷入了陷入了欢腾之中,无数人奔走相告,举杯相庆。因为这套书能够编成,不光是几位先生之力,在这里的每一个士子,几乎都在其中出过力!
而且他们还有一点不好说出来的心思:这套书他们参与编订,自然吃得很透,往后如果真的用作了科考的标准,他们这些人跟其他考生比起来,自然也就具备了巨大的优势。
士大夫阶层是个非常庞大的群体,跟任何一个松散的群体一样,内部也有各种各样的矛盾。就算同样精研儒家经典,也能够分成各个不同的学派,其中有些彼此互相印证融合,那倒也罢了,但还有一些简直南辕北辙,天生就注定了要对立。
从古至今,学派之争也是非常严酷的。很多时候,为了能够推广自己的学派,文人们也会借助朝廷的力量。试想如果几方在朝中有高官显贵在,甚至能够影响科举取士的方向和结果,天下士子便也不得不学,自然可以将学派发扬光大。
这样的学派,通常被称作显学。自董仲舒独尊儒术之后,儒学成为百家之中唯一的显学,但在儒学内部,各家学派同样也要争个显学正宗的名分。
虽然四位先生尚未成为一个学派,但是他们编纂出来的这套《四书五经集注》却可以说是彻彻底底的显学,将对天下士子产生深远的影响。
而这些第一批接触到这些内容的人,自然更容易抓住机会成为弄潮儿。
要知道,经过这几年的发展,齐家山的规模又扩大了何止一倍。现在这里已经不只有一家长青书院了,围绕着温泉山房,附近的山头上林立着大大小小的私塾和书院,还有书香之家在这里修筑的别院和精舍。
这样一股读书人结合在一起的势力,如果将来当真能够在入朝之后互为援助,那将会是连皇帝也无法忽视的存在!
据说府城那边已经在推动在这里设镇的事,而且打算将新的“齐家镇”纳入府城的直属管辖范围之内,不过手续上还有些麻烦,所以尚未定下来。不过如今这书一修成,此事估计也快有个结果了。
所谓结果,自然是看朝廷的意思。
虽然几年前,皇帝曾经下旨褒奖过此事,而且还做出过承诺,按理说金口玉言不能更改,但读书人心里很清楚,皇帝也是人,时过境迁,人的想法也是会改变的,如今的皇帝是否还有这样的想法与决心,谁也不知道。
这套书修成之后,自然是立刻派人送往京城。
因为并不是急事,或许也是因为不能确定朝廷的态度,索性也不用官府驿递,直接随商船往京城。所以随船前往的,还有周敏送过去的水稻种子和一批技术员。
又是三年时间过去,水稻良种培育的事,自然又有了很大的进展。至少已经获得了几种确定能够稳定遗传的品种,有的高产,有的抗旱,有的是矮稻……
别以为矮这个特点毫无用处,要知道水稻跟小麦一样,因为穗是长在头顶的,重心自然也就很高。尤其水稻稻穗柔软且长,会垂下去,一旦遭受大风侵袭,便很容易倒伏,造成植株死亡或减产。
而矮稻在这方面的抵抗能力就强得多了。
这也算是有了初步的成果,至于更深入的研究,周敏就力有未逮了,所以她便直接把种子和人都送去了京城,让朝廷来接手这件事。
因为湖广和江南是最重要的产粮区,所以接下来的实验,必须要在那边进行。免得种子是改良好了,却水土不服。再进行几年的试验,想必就可以逐步推广新品种的水稻了。
至于周敏自己,则将精力放在了改良玉米品种上。
现在种植的玉米,刚刚从海外传入不久,产量虽然比水稻高,但也有限。虽然就算不管他,经过几十上百年的驯养,玉米习惯了本地土壤,自然也会进化,但是有意识的培育却能够减少这种时间。
相较于大张旗鼓的修书定稿,周敏这件事却是办得悄无声息。
她是个习惯了低调的人,做这些事也只是因为力所能及。而且在周敏看来,自己做的也不是多了不起的事。此番了结了这件事,也算是没有负了自己当初对宣斌的承诺。
得他庇护这几年,对齐家来说,的确非常重要。
要得到京城的消息至少要等两个月。这段时间,齐家山附近表面上风平浪静,实际上却是人心浮动,人人各有思量。
不过这些跟周敏的关系不大,她如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了为儿子七斤开蒙这件事上。
周敏的早教很有效果,七斤两三岁就开始背唐诗,认识各种颜色、水果、家具、动物、植物……同时大抵是遗传了石头的动手能力,对拼积木抱着强烈的兴趣与热爱。
不过,开蒙与早教是不一样的。
虽然周敏不是很希望儿子被这个时代的填鸭式教育荼毒,但她更知道,这就是目前的主流思想,至少在百年内无可改变。既然如此,就不能把儿子养得太另类。
她直接把孩子送去了四位先生
喜欢农妇山泉有点田请大家收藏:(m.dmfuman.com),棉花糖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