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尝尝,咱们白云县正宗的麻辣小龙虾。味道绝对好,到夏天的时候虾子还要壮实,现在还差点!”喝得满脸通红的杨启国还不忘跟大家普及一下小龙虾。车上很多都是远处的,小龙虾虽然火,但是时间到底不长,也就喜欢吃食的鄂北及周边地区风靡。杨家兄弟无意间还做了一场小龙虾的推广,让很多的外地人都知道了白云小龙虾的大名,这也是意外的收获。
这么出手大方,家里为三人准备的吃食果然就不够路上吃的了。不过反正带的酒喝完了(什么鬼?),他们正好去了趟餐车,领略了一下火车饮食,虽然一致差评,但好歹也是体验了一把。到了大站,一停半个钟头,还下去溜达溜达,买点当地特产什么的,不要太悠哉。
这下大家伙算是看出来了,这哥几个说是农民,那完全是不差钱!果然分田到户后农民的日子都这么好了吗?杨家三兄弟但笑不语,他们怎么会说村里现在是新式农业试点项目,种植反季节蔬菜水果都远销国外去了。加上合作社那边杨家三兄弟都有分红,不是他们吹,万元户都已经不在话下了。
但是出门在外财不露白,他们才不会这么炫耀。但是不经意间透露出老三是大学生,还是让别人刮目相看。那个眼镜更是拿杨启泰当成了知己——他是以前的老大专生,自认是知识分子阶层的。本来还有点瞧不起乡下人,谁知道人家还是大学生,毕业后位置都落实了,小学校长。
“校长好啊!哪怕是小学业是一校之长,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一些事业。不想我,当初学了个技术,一辈子就是技术员,人家领导知识学历都不如我,还要被他们瞎指挥,唉!”眼镜一副怀才不遇的样子,拉着杨启泰说着工作的一些不平事。杨启泰却不同意他的观点。
“我不是想做官才会去当校长的。教书育人到哪里读是一样,只是我们村里的小学刚建起来,没有公办老师愿意去,我才决定回去的。”他这个人完全没有功利心,对金钱上看得也很淡,以前穷的时候照样过自己的日子,现在有钱了更加不用说,反正不用为钱操心了。
中年人说,“小杨的想法是对的。大家都想着当官,往城里去,实事谁来做?不过能够在读完大学不留城里,反而选择回到乡下教书,小杨的觉悟很高啊!”不是所以人都有勇气走出这一步的,大家都是鲤鱼跳龙门,挤破脑袋想走出来,能有几个人会选择回去奉献呢?
杨启泰说,“我只是不想家乡的教育从小学就落后人家,既然我走出来了,以后就会有更多的学生走出来,这不算什么。”他大哥也说,“可不是,我之前也不赞成,好不容易家里出了个大学生,这每两年又回村去了。多没面子?不过站爹说了,干点实事最重要,就是这个理!”
“看来你们的父亲是个睿智的人哪!”那个旅客赞叹道。没想到一个农村老人会有这么高的觉悟,真的智者在民间。
长途硬座,没坐过的人还真受不了这份罪。桌椅硬邦邦的,靠背一点弧度都没有,坐久了浑身不得劲。晚上困了吧也没个依靠,桌子上就靠窗的那个能趴一会,其他人可就遭了罪了。杨家三兄弟轮流在最里面的坐席上趴一会,又站起来四处走走,好不容易熬了一宿,感觉浑身都不好了。
“哎哟!哎哟!”二哥的身子最差,早上起来全身都痛了,不停的挥胳膊。杨启泰哪怕年轻力壮,一宿没睡好也有了黑眼圈,偏他生得最白,显得特别明显。还就老大好一点,他毕竟小的时候是吃过苦的,对弟弟们说,“这才一夜就熬不住了?明天还有一晚呢!”。
说是都从苦日子过来的,但是59年大饥荒后,再怎么也不会像以前那般艰苦了。杨老汉为什么总是偏向老大?因为只有他知道老大吃的苦头是最多的。小小年纪跟着出工,肩膀的皮是磨破了一层再磨一层。吃饭的时候筷子都提不起来。那时候没办法,妻子早逝,底下几个小的还嗷嗷待付,就老大和他两个咬着牙把家里撑起来的。
别看杨老大斤斤计较,小鸡肚肠,那不还是穷闹的吗?好不容易结婚分家,堂客一口气生了4个娃,家里的兄弟就他负担最大。堂客又是个不中用的,一大家子的重担全部压在他身上,还得时不时接济弟弟读书,要不是会算计,早就被逼死了。
不过那都是过去的事了,现在大家的日子宽裕了,谁还有功夫天天算计着过日子?就像自己婆娘一样,以前总以为她是个蠢的,谁知道现在不要对小妹太好,连带着对和小妹关系好的三弟、三弟妹都好,哪里蠢了?脑子不要太精明!他现在对弟弟们也没有成见了,见两人萎靡的样子,还有功夫嘲笑他们。
杨启泰都没力气跟大哥争辩。这天气开窗太冷,不开窗吧,闷了一夜的汗臭味,臭脚丫子味,还有很多人衣服上的酸臭味,加上早上已经有人在吃东西食物的味道夹杂在一起,熏得他胸口闷得不行。加上昨晚上没有睡好,他长这么大都没这么累过。
在家里也有熬夜的时候,可火车上的坐席哪是家里的椅子能比的?人又多又嘈杂,反正各种不好。至于二哥……他肯定是身上的肉太少了,硌的!
兄弟三个,就老二最瘦弱矮小。也是最憔悴的那个,好不容易捱到第二天下车的时候,杨启泰还好,就是黑眼圈明显了些,杨启民的精神最好,还有功夫东张西望的看稀奇,杨启民
喜欢重回俏七零请大家收藏:(m.dmfuman.com),棉花糖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