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世界大量的白银流入中国,这是朱常洛前世上大学前就知道的历史知识,结果现在一看,呵,我大明的商业这么繁华,又有大量的白银流入,就这样,白银的价格还是节节攀高,官商勾结什么的,大商户什么的,惹不起啊,惹不起!
令人讽刺的是,大明的末代皇帝崇祯在位时,由于增税,国库中的银钱是所谓的康乾盛世中的康熙在位晚年的十倍。
崇祯经过东林党当政都有这么多前,那现在的皇帝内帑就不用说了,虽然在万历朝晚期,经常拨给辽东大量的军费,光是泰昌帝登基后不久,就拨给了辽东两百万两,几乎可以算作大明太仓一年的收入,但是现在,还只是毛毛雨。
当然了,大明财政什么的,除了源头,也就是税收不合理之外,在使用方面,也很令人一言难尽。
众所周知,朱元璋他有二十多个儿子,子生孙,孙又生子,子子孙孙无穷尽,到了明末,光是宗室就有几百万的人口。
然而,太祖皇帝他老人家制定宗室制度的时候没想好后路,这就导致某些穷困潦倒的宗室最后被活活饿死。
而整个大明,也有很大的一部分原因,是被宗室给吃垮的。
大明的宗室爵位有八级,是为亲王、郡王、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镇国中尉、辅国中尉与奉国中尉。
按理说,爵位分级多,但是实际分封的时候也可能不那么实诚,像宋朝,王爵降爵袭封可能是嗣王,也可能是郡王,再降一级可能连国公都捞不到,只能当个郡公。
但是朱元璋想让子孙后代永保富贵啊,那怎么办?
长子袭爵不降等,其余诸子降一级袭爵。
在朱元璋时代,因为他是老大,底下的诸王都是他的儿子,所以宗室在地方还是能治理政务的,但是等到朱棣发动靖难之役还成功了之后,为了防止后人再效仿他这个前例,大明宗室连政事都不能触及了。
于是乎,在永乐朝之后,就出现了“有明诸籓,分封而不锡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基本上就是把宗室们当猪养的情况。
就算宗室们不想当猪也不成啊!
大明传承到朱常洛这一代,算算和朱元璋之间的辈分关系,早就超出了八代,也就是说,有一些宗室,已经超过了八个爵位等级的继承范围,只能做个平头百姓了。
可是偏偏他们爵位没了,但依然是朱元璋的子孙,也就是说他们依然不能参与“四民之业”,士农工商四条路全部锁死,他们除了混吃等死就没有别的办法了。
没落的偏远宗室没有退路,其余的宗室只能算是被圈养的闲人,没几个有进取心的。
而按照朱元璋规定的对子孙后代的优待,凡有爵位的宗室,有银、米供给,还有田地。
大明每年都要花费大量的银钱去供养这些闲人,还要看着因为被分封的宗室又增多而愈发严峻的土地兼并。
士绅都已经不用纳粮了,在科举取士的人数越来越多的情况下,大明的土地兼并情况本身就越来越严重,更不用说到了王朝末年,空余的土地本来就没有多少了,在这样的情况下,还要像明初那样依然供着人数越来越多的宗室,真是想想就令人心塞。
朱常洛:……我大明大概是真的药丸。
当然不是说朱常洛现在才发现这么严重的问题,而是锦衣卫都指挥使上报给他福王朱常洵的近况,言其在封地上横征暴敛,揽银无数,这才让朱常洛有感而发。
福王朱常洵是在大明宗室里也很不成器的一位,别人家的藩王顶多在后宅事务上努力一下,比如说庆成王那一系,弘治到嘉靖年间的庆成王朱奇浈,以孝贤闻,然而具体事迹不显,最出名的是人家生了七十多个儿子,福王朱常洵是在封地上可劲儿地作,真当全天下都欠他似的!
朱常洵不是个好东西,但是大明的宗室,仔细找补找补,还是有好人的。
最出名的非直系的宗室,当属南明政权诸帝。
南明政权共有四帝一监国,分别是弘光政权、鲁王监国、隆武政权、绍武政权以及永历政权。
弘光帝,是如今的福王世子、崇祯朝的福王朱由崧;鲁王监国,是太祖传下的鲁王一系的子孙,和朱棣这一支比,不能算正统,又热衷于抢夺名分,也不是个好的;隆武帝,是朱常洛最耳熟能详的一位,是为唐王朱聿键,是最有雄心壮志的一个,继位半月后就大张旗鼓地下诏要亲征,最后被清兵袭杀而亡,是南明诸帝里最让人叹息的一位;绍武政权是朱聿键死后,一些人拥立他的兄弟登基搞出来的小政权,和永历朝廷一样,两边为了争夺正统地位大打出手,完全没把抗清当作首要任务。
永历帝最后流亡缅甸,然而依然逃不过身死的结局,最后他及身边的亲眷被献给吴三桂,被勒死身亡。
南明政权的那几个,除了唐王朱聿键,朱常洛都看不上眼。
什么朱由崧、朱由榔,都是明神宗这一系的子孙后代,他们是因为和崇祯这一系的血缘关系最近才被推举做了个名头。
喜欢天行有常请大家收藏:(m.dmfuman.com),棉花糖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