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此多事之秋,洛阳爆发冲突之前,西南的罗尚和李特已进入了最后的决战阶段。
两个人已在益州对峙了数月都没能实现大的突破,直到303年正月,蜀郡的郡长徐俭献出少城,李特终于进入成都城,并改年号为建初。
身处太城的罗尚如今和敌人成了邻居,行动多有不便,无奈之下暂时妥协,派人晋见李特请求和解。李特正好也需要休整,于是和罗尚达成共识,约定互不侵扰。
但李特不知罗尚早已事先派人向荆州求援,用不了几天荆州督导官宗岱和建平郡长孙阜就率着三万大军逆江而上前来解除益州之困。
当时成都的原住民为了躲避秦州难民的抢掠,不约而同地修筑堡寨以自保,等到李特进入成都便都声称向李特归附,李特高兴之余让自己的部众安置在他们的堡寨里面,以此解决了大家的吃饭问题。但李流发现了这背后的隐患,建议李特让原住民的豪门大姓送子女作为人质,然后派军队保护起来,以防他们忽然变节。
李特自认一直以来的工作做得很到位,与当地人已经搞好了关系,于是坚决否定了李流的建议,认为应以德服人而不是强迫别人献诚。
很快,荆州大军来袭的消息传到了原住民的耳朵里,他们向李特归附本就是权宜之计,如今眼看有望驱逐外贼,于是纷纷做起了与难民部队交手的准备。
太城中的罗尚意识到机会已经来了,连夜派出使者前往荆州援军的军营约定2月10日同时发起攻击,双方里应外合将李特一网打尽。
少城中的李特则仍沉浸在自己美好的幻想中,他在想自己的人加上成都的原住民,虽然不是正规的军队,但人数毕竟占了上风,而且主场做战,晋王朝那区区三万人的援军根本不必放在眼里,至于太城的罗尚早被打得服服帖帖,更加不用理会。
2月10日如期而至,罗尚大张旗鼓地从太城杀了出来,李特信心满满地率领着自己的杂牌军应战,不想才刚接触,后方的原住民已和荆州兵团联合起来,对难民集团实施了毁灭性打击。李特的部队冷不防地挨这一招,瞬间被冲散,李特连同李辅、李远都被斩首,人头被送往洛阳,尸体也遭焚毁。
经过一番混战,李流和李特的儿子李雄等人有幸脱逃,带着残余部队退到赤祖。然而那里也不安全,罗尚在成都重整之后便派人前往追击,赤祖的原住民也聚众配合一起攻击李流,但李流等人正是满腔仇恨,愤怒之下多勇兵,竟然将罗尚的军队击退,并一路追回成都。
然而成都毕竟已被晋王朝的政府军占领,李流等人虽一鼓作气杀个回马枪,现实仍是残酷的,他们不得不重新退守。
当李流清点完部众的人数,心一下就凉了大半截,经过此番厮杀,所剩不过十之二三,尤其是族人领袖李特和其他许多担任要职的人都丢了性命,现在内部群龙无首,外部又有强敌环伺,只怕很难过去这道坎了。
一个人的意志总有极限,李流此时的状态已然逼近自己的极限,看着手下的老弱病残,这位55岁的氐人领袖终于不堪重负,决定向晋王朝投降。
本年5月,李流派出他的儿子李世跟李含的儿子李胡,两人一起到了孙阜的大营充当人质,然后与对方协商归降的条件。
李特的儿子李雄有心劝阻,但已无法挽回,只得游说仅存的部众,投降注定是死路一条,没有人会宽恕伤害自己兄弟姐妹的仇人,虽然路途艰辛,但只有杀出一条血路才有希望活下去,而一旦摆脱了目前的困局,将来一定能飞黄腾达,这么划算的尝试为何不做呢。
乡亲们已到了绝路,互相合计一番,既然左右都是死,决心跟着李雄继续反抗到底,搞不好就真的像李雄说的那样迎来春天了。
事实证明李雄的决定是对的,倒不是因为他们激发了洪荒之力反败为胜,而是荆州的督导官宗岱在这关键的时候居然病死了,荆州兵团没了领导瞬间失去战斗力,不久就由孙阜带领着军队原路返回。
李雄的运气是不错的,如果宗岱没死,荆州兵团势必要将造反的氐人屠杀干净。
苦恼的李流听说李雄获胜的消息,心情尤其复杂,既为族人们高兴,但也觉愧疚难当,不久就在痛苦挣扎中死去。
从此之后,李雄正式接管了益州的氐人部众,但这并不代表他们就走上了顺畅的道路,一没地盘二没人手的情况下,要想在益州立足,还是有很多事情要做。
接下一年多的时间,李雄一面收揽人心,一面谨慎地吞食晋王朝的领地,虽然进程缓慢,但这样的持久战反而使氐人部众越发壮大,反观成都的罗尚,从最开始的优势,到后来放纵轻敌,最终被一点点推向了失败的深渊。
益州的居民多数过惯了安逸的日子,与秦州颠沛流离赶来求生活的氐人相比,战斗力差了一大截,经过多次的交锋,无奈向四面八方逃窜,把许多良田设施留给了李雄。
而成都的罗尚一直采取守势,粮草成了最棘手的问题。李雄机智地派人将成都的粮道切断,很快罗尚便弃城而逃。
到了304年上半年,李雄基本上已在成都立足,既无外敌侵扰,也无粮食之忧,于是在部下将领的催促下,于本年10月正式登基称成都王,改年号为建兴,废除晋王朝的各项法令,而只约法七章,任命叔叔李骧为皇家师傅、哥哥李始为太保、李离为全国武装部队总司令、
喜欢怒海滔滔请大家收藏:(m.dmfuman.com),棉花糖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