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唉。吴长东急得直搓手,我真不该突然告诉你!
噢,你不知道。断了骨头还连着筋哪。文景控制不住自己地哭诉道,她是海纳的亲姥姥呀。可怜我的小海纳。在这个世界上真正疼她的人又去了一个。只剩下我了她呜咽着双手抱起了海纳,哭得双肩一抽一抽的。想起那聋姥姥一生的遭遇,文景感同身受。一会儿同情老的,一会儿心疼小的,哭得泪人儿一般。好长时间都缓不过神来。
假若是赵春怀遇到这种情形,一定会笑话她诸葛亮哭周瑜,虚情假意。吴长东却不这样。他只是安慰她说:对一个失掉爱女的残疾人来说,这也算一种解脱。她不必为看到人家女儿抱着外孙时,触景生情黯然神伤了;也不必在夜深人静时,辗转反侧在破被下以负罪的心情思念女儿了;更不必在白麻纸糊着的窗棱上刚刚露出一丝曙色时,就拖着一夜没眼的沉重头脑赶紧起炕,为男人们掏灰挖灶煮饭了。
吴长东如同吟诵祭文似地替逝者嗟叹,陆文景回应着的是哀哀悲声。文景从来也没有当着一个异性的面这样畅快淋漓地哭过、这样如同童稚一般质朴地粗犷地哭过。这样放松地发泄过一回,她心里松畅多了。
文景认为:相同的同情心、悲悯情怀比相同的乐趣喜好更能体现两个人的精神和品格的一致性。所以,她特别珍惜她与吴长东之间的友情。
※ ※ ※
春玲的调动整整闹腾了两年。先是这一头同意放人,那一头不同意接收。后是那一头也同意接收了,却没有春玲满意的位置。春玲死活不同意到车间去,说那是糟蹋她这个人才。赵春树没法儿,托关系、求战友、打通各处关节才把她安顿到长春市某中学,让她做了这所学校校办工厂会计室的出纳。
夫妻团聚后,汽车配件厂又按赵春树的职位级别给他(她)们分了一套住房。春玲对这里的居住环境挺满意,热情洋溢地给兄嫂来了封信。信中说他(她)们住的是一室一厅,毛(茅)厕也在家里。自来水一宁(拧)哗一下就流到了地沟里。一丁点儿也没有臭味。房内装的是暖气管道。冬天也用不着抓柴刀(捣)炭、烟熊(熏)火了(燎)生炉子。到底是大城市,黑夜也电灯明哗哗的,和白天一样样儿,比县城那破厂子里方便多了。春玲还说在她人生的关建(键)时刻,哥哥嫂子代(待)她恩重如山。她是至死都不忘他(她)们的恩情的。
看了春玲的信,赵春怀喜不自禁。连连说想不到春玲还有良心,有她这几句感谢的话,前面那误工误时、搬门子找关系、劳心费神也就值了。文景一高兴,还让海涵拿了那信叫隔壁柱柱家瞧。不料,柱柱家却笑道:这种信还在海涵面前夸呢!瞧瞧那错白字,假若在海涵记忆中扎了根,可难纠正哩。柱柱家新近做了幼儿教师,手里时常翻着本新华字典。出于职业习惯,把春玲信上的错白字点评了一遍。
人在高兴时是不计较旁人泼冷水的。只要春玲知好识歹、有感恩的心,他(她)们俩口子在大城市发展顺利,将来娃娃们大了也可以到叔叔婶子所在的城市住大学、谋职位。这也是春怀与文景的靠山呢。任何脾性不、心猿意马的夫妻,只要将话题集中到孩子的前途上,精神便为之振奋,心情也总是愉悦的。一九七七年高考制度的恢复,让中国大陆千千万万的中小学生的父母的注意力突然集中到儿女的求学深造上。宛若春雨过后的农夫,把全部的精神都寄托到茂盛猛长的春苗上一样。赵春怀和陆文景也不例外,当他(她)们打听清楚春树和春玲所在的城市有三所高校在全国排行榜上也数得上名次后,更是充满希望。
赵春怀和陆文景的婚姻,既松散又坚韧。在无意识地揣摩对方的心思、毫不含糊地向其隐瞒什么、顽强固守自己的本性时,两人似乎都站在离散的边缘上摇摇欲坠;在柴米油盐中克勤克俭地讨生活,在重视孩子们的文化建设、重视孩子们的发展前途上,两人又互相支持、同心同德。两人仿佛在某种不可抗拒的规则的操纵下,一会儿往一起聚,一会儿又各行其道。恰如一条幽谷里的两道溪流。
春玲在省城西站的再度出现,使赵春怀和文景的夫妻情感中出现了深深的裂痕。
当一位时髦女子突然出现在省城西站的职工家属院时立即就拉直了人们的视线。在低矮的屋檐下下棋的男职工、在石棉瓦搭建的灶房口洗涮的女人,都停下手里的活儿,打量这是谁家的客人。只见这女郎戴一副宽边儿茶镜,遮挡了上半张脸。穿的是深棕色的半大风衣,里边是领子浆得铁硬的尖领儿白衬衫。下身是棕色的棱角分明的喇叭裤,脚踏高根儿皮鞋。她的时髦,很难让人猜出她是干什么的。息影的反派演员?节目持人?艺校教师?也还是大城市的高级理发师
她的时髦还不全在衣着打扮上,而是在行为举止上。她一手提一个篮,篮里是花花绿绿的饼干盒、糖果包。另一只手里提着把小巧的遮阳伞。虽然两手里都有东西,但毫无家庭妇女那一种负重的感觉。脚下象安了弹簧似地一颠一颠的,一手悠着那篮,一手晃着
喜欢《走出吴庄》请大家收藏:(m.dmfuman.com),棉花糖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