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日之后,杨秀和安嫤带领人马回到子午寨之后,安文学着人送来两个消息,其一,左宗棠在贺长龄和林则徐的联合举荐下,成为了新一任云南提督;其二,欧内尔特来信,船队已经到达了印度的加尔各答,一个月后就能到达广州。
杨秀对左宗棠可是一清二楚。史书记载,早在1830年,仅18岁的左宗棠拜访长沙的著名务实派官员和经世致用学者贺长龄时,贺氏即“以国士见待”。其弟贺熙龄则是左宗棠在城南书院读书时的老师,对自己的这位弟子,贺氏非常喜爱,称其“卓然能自立,叩其学则确然有所得”,后来师生还结成了儿女亲家。
书房内,杨秀向安文学分析情况:贺长龄举荐左宗棠为云南提督,一为镇压回乱,二为防范子午寨。镇压回乱,说明清廷并不打算,圆满的解决云南的回民事件。防范子午寨,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杨秀大张旗鼓的训练新军,虽以加强子午寨守卫的借口,但谁都不会真正相信。
几个月前,杨秀与欧内尔特达成协议的时候,就下令二哥杨文会同杨奎,大肆收购茶叶,瓷器等,几个月不间断的收购,数量早已达到了交易需求的两倍以上。
杨秀和安文学商议,自己带领全部一万两千大军前去接收装备,安文学则先行出发,找到云贵总督贺长龄和两广总督祁贡,打通道路。
杨秀寻思着,按照欧内尔特的速度,此次交易过后,下一次的交易恐怕要再过八至十个月,到那个时候,时局肯定有了巨大的变化,所以,杨秀带上了交易量两倍的商品,作为下一次交易的定金,而下一次交易,杨秀打算进口成套的生产线,从钢铁冶炼到步枪生产,还有至少数十位机械工程师。
粗算一下,预计要花费上百万两银子,如此大的开支,不禁让杨秀倒吸一口凉气,还好子午寨家底雄厚。
杨秀将自己的计划告之安文学,本以为怎么地也要争执一番,大出杨秀意料的是,安文学立马拿出三分之二的存银,一百八十多万辆,交给杨秀,让杨秀大胆的开展行动。杨秀却只拿得出十几万两,两项合计,共计二百万两。
商议已定,子午寨兵分三路,行动起来。第一路,黑伯重新召集几个月前裁汰的三千旧彝兵,并打开武库,发放兵器,武装全寨居民,以备不测;第二路,安文学带着自己的卫队三百余人,一路东进,先去昆明拜访贺长龄,然后东进广州,拜访两广总督祁贡;第三路,杨秀带领一万两千“子午新军”,以东进贸易为由,押着货物,每人发给一炳腰刀防身,穿着崭新的深绿色军装,浩浩荡荡的东进。
各方心里都很明白,子午寨的大军,现在即是清廷争取的目标,也是洪秀全争取的目标,奇异的一幕发生了,子午新军浩浩荡荡地穿过双方的防地,未受到任何阻拦,经过南昌的时候,清廷甚至派出清兵犒劳子午新军。
杨秀下令,沿途过路,对待当地百姓,必须秋毫无犯,违者立斩。杨秀在禁酒令时期的冷酷无情,士兵们还记忆犹新。子午新军军纪严明,与时常滋扰百姓的清军和太平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与杨秀的风光无限不同,驻扎楚雄大营的左宗棠见识到子午新军严明的军纪,心中十分忧虑,当安文学离开后,遂启程前往昆明。
“总督,子午新军过境,对百姓秋毫无犯,依末将观察,靖川候其志不小。”年轻的左宗棠忧心如焚,对贺长龄说道。
“就这些?”贺长龄对左宗棠的见闻很不满意。
“还有,子午新军,军装怪异,纪律严明,统兵之人定有上将之材.”左宗棠刚刚上任,对子午寨的情况还不是很清楚。
“不错。但你可曾发现,子午新军的军装,与中英战争中的英军颇为相似,说明子午新军是依照英军军法来训练的军队,更为可怕的是,子午新军的真正统帅,不是安文学,而是一个只有十七岁的娃子,名唤杨秀。”贺长慢条斯理的说道。
“十七岁的娃子,竟有如此才干,不得了,不得了。”左宗棠听得贺长龄的话,对杨秀心生佩服。
“季高(左宗棠的字),现在你可知道为什么朝廷要极力笼络安文学了吧,不单单因为他对朝廷的功劳,还因为,他手上有支强大的军队,更为重要的,安文学手上有杨秀这般大才。”贺长龄语重心长的说着,语气中惋惜之情尽显。
“总督,我明白了,朝局纷乱,各方只求扩充自己的利益,真正为了大清朝的,没有几个,杨秀这等人才,放在朝廷,不但不会发挥应有的作用,甚至发霉,腐烂,因此,你才极力护着安文学,对杨秀斩杀李文泰,也不多做深究。恕末将愚钝,倘若那安文学起兵反清,那岂不成了真正地心头大患。”想到清廷的腐烂破败,左宗棠的心中也是万分痛心。
“本总督何尝不担心,但也无可奈何,一者,安文学在西南声望极高,他若振臂一呼,云贵地区,瞬间就能生出十数万大军,对这般人物,不可贸然行动;二者,彝兵长居山林,以打猎追逐为游戏,战力极强。但是,事情也不一定朝着不好的方向发展,一者,安文学至今对大清朝忠心耿耿,再者,我和陕甘总督林则徐举荐你为云南提督,又令你常驻楚雄大营,便是为了监视安文学。”
“总督对大清之心,日月可鉴。”左宗棠说道。
。。。。。。。
杨秀率领大军一路东进,风风光
喜欢一八四零惊变录请大家收藏:(m.dmfuman.com),棉花糖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